原标题:很少有人知道,我省第一个“菇娘儿村”是肇州县二井镇黎明村;但很多人知道,黎明村的“黄珍珠”身价高、供不应求,全国各地客商主动上门
黎明村“菇娘儿”不愁“嫁”
最近,肇州县二井镇黎明村的客人多了起来。“都是客商,奔着最后一茬‘菇娘儿’来的!我们村三分之一的农户种‘菇娘儿’,但从不用出村去卖!供不应求!”黎明村村长、村小菇娘种植基地负责人潘立新说。
到9月29日,村里的小菇娘已经全部收获。370多栋大棚、3900多亩地“空”了,近400户农户的腰包“鼓”了!“我家今年种了46亩‘菇娘儿’,每亩地净利润1.5万元。”农民王树彬提起“菇娘儿”丰收的事儿,脸上藏不住高兴。“亩产量3000斤,五月份价格最高、九月份价格最低,村里合作社帮着指导种植与监管,然后进行统一销售,省心!”
二井镇黎明村是个远近闻名的“菇娘儿”村。十几年来,网页版传奇私服,“菇娘儿”逐渐成了村里种植的特色产物。“如今,我们的产品已销往全国各地,最贵时是空运到深圳,268元一斤!2016年,我们带着170斤样品去杭州参展,40元一斤被抢购一空!”潘立新告诉记者,黎明村是典型的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,种植经济作物让农民发家致富的。“每亩地能增收近万元呢!”潘立新说。
不过,黎明村的“菇娘儿”这么“走俏”也是近五年的事儿。黎明村早先以种植大豆、玉米为主,零星几家在自家院子里种上一亩、半亩的“小毛菇娘”品种,收获不了多少。后来,村里几十亩地种起了“落地黄”品种,但因容易水裂、病虫害较多、口感不好等原因,村里人还是把单一农作物当主业,种植“菇娘儿”当“副业”。直到1996年,“铁把青”“菇娘儿”在村里“落”了地,口感甜脆、多汁,色泽鲜黄产量高,黎明村一下子成了全省第一个“菇娘儿村”。为让小菇娘产出大效益,2001年,黎明村成立了小菇娘种植专业合作社。种“菇娘儿”的规模越来越大,但收获期短的问题一直存在。“两个多月就结束了!”潘立新说。
咋能延长销售周期?2014年,潘立新当起“第一个吃螃蟹”的人,研究起了大棚种“菇娘儿”,因为有着多年经验,19栋大棚全丰收!如今,3900多亩地儿,依靠“棚室种植”“小拱种植”“露地种植”3种种植模式使销售周期从5月延长到9月末。
光有种植规模和扩大销售周期不行,还得有品牌。为打响黎明村“菇娘儿”品牌,2014年黎明村小菇娘获得无公害食品标识,并于今年成功申请通过了绿色食品认证标识。“我们给它起名叫‘黄珍珠’,统一包装进行销售。如今正在研究保鲜及深加工技术,让消费者在春冬季节也能吃上黎明村的‘菇娘儿’!”潘立新说。
大庆日报记者 潘爽